新闻动态

为什么说RCEP的签署是中外洋交政治的重大胜利?

2023-05-07 03:16

本文摘要:今天我们不聊投资,聊点儿关于国运,关于恒久经济基本面的事儿,就是昨天签署的RCEP。各大媒体已经用大篇幅报道过了,我这篇文章试着从其他的角度去谈谈这件事儿的影响。 可以说,从2018年中美开打MY战算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外交和经济层面临于中国就少有什么好消息,股民朋侪的感受应该是比力深刻的,中美间关系的紧张-缓和循环甚至可以直接决议大A股市场的震荡水平。而这次RCEP这么重要协定的签署,似乎是在悄咪咪的状态下举行的,但对中国来说真的是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儿。

开云手机官网入口

今天我们不聊投资,聊点儿关于国运,关于恒久经济基本面的事儿,就是昨天签署的RCEP。各大媒体已经用大篇幅报道过了,我这篇文章试着从其他的角度去谈谈这件事儿的影响。

可以说,从2018年中美开打MY战算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外交和经济层面临于中国就少有什么好消息,股民朋侪的感受应该是比力深刻的,中美间关系的"紧张-缓和"循环甚至可以直接决议大A股市场的震荡水平。而这次RCEP这么重要协定的签署,似乎是在"悄咪咪"的状态下举行的,但对中国来说真的是一件意义特别重大的事儿。为什么我们海内媒体已往很少有对RCEP签署希望的跟踪?上一次RCEP上大新闻应该是去年年底印度宣布退出RCEP的时候。

其实就是因为这事儿办得真的是不容易,难题重重不说,还隐藏了重大的不确定。所谓艰难,是该协议从2011年开始谈,到2019年11月,近10年时间搞了30轮的谈判,连向导人集会都开了三次,才终于完成了20个章节文本和市场准入问题的谈判,这个历程的艰辛水平不用多说,堪比中国的"入世谈判",到场的列位外交和商务人员辛苦了。途中虽然有印度退群的阴霾,可是剩下的15国还是顶住压力把这事儿办了,到今年协议终于最终签署。

所谓不确定,就是某霸权大国对于东亚-东北亚一体化这件事情的阻挠力度和手段真的是难以预料,可以说到协议签署的那一刻之前的任何时间都不能百分比确定,所以我国一直低调行事,媒体宣传上也比力克制。我关注RCEP这个事情其实蛮久的,包罗现在还正在谈的"中日韩自贸区",以及听说今年就可以签的"中欧投资协定",这三个协定都可以认为是中国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经贸和政治秩序中的突围。这里的中欧投资协定,主要内容包罗"实质性改善市场准入,消除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做法,建设平衡的投资掩护框架",通过这个协定可以把中欧在经济领域更牢靠的绑定在一起,借此缓解外部政治压力,这是关于中欧之间的大好事。然后再说说东北亚自贸区的事儿,中日韩三国融合一体化可以说是局势所趋的,三国间恒久政冷经热,甚至还经常搞军事政治反抗,徒增不确定性,着实让人蛋疼!原因也是一目了然的,日韩都是有美国驻军的非正常国家,政治上恒久被阉割,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一些日韩有理想有理想的政客都在钻营国家的"正常化",逐步挣脱美国人控制的阴影,包罗韩国的卢武铉、文在寅,日本的安倍等,外貌上赞同美国,底下唱双簧和中国打得火热。这些人固然不是什么"亲华"的国际主义战士,其实也是为了他们本国利益服务的,只是在态度上想的首先是做生意,赚钱,为本国人民谋福祉,不想再被美国当枪使,懒得随着美国搞那些意识形态反抗,所以除了体面上装模作样赞同美国偶然出来放几句狠话,在实际操作上对我国都是比力友好的。然后面临中日韩的融合历程,美国人是怎么做的?固然不能坐以待毙,否则还谈什么重返亚洲,闹欠好中日韩以后搅合在一起,日韩的美军基地一关,直接就要退回关岛,滚回老家,第一岛链也就不存在了(其实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中日韩自贸协定已经谈了好几年,2012年的时候中日刚签了个钱币交换协议,当年9月日本就要"购岛",钓鱼岛事件马上成为中日反抗的焦点事件,提倡生长中日经贸关系的两位日本官员猝死家中,协议谈判就此停顿。

韩国这边儿呢?萨德事件,中国节日申遗等恶心人的事件,这是中韩之间问题,另有日韩之间对慰安妇问题的重复炒作,使中日韩自贸区难产,这些事情背后到处都有美国的影子。这也是为什么我说RCEP直到最后签署的一刻,都不能认为是万事大吉,就是因为中途可能泛起的幺蛾子太多了,况且大洋彼岸的那位不靠谱的选手,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昨天我听到协议签署的消息,很是兴奋,在小群内说:美国经略了这么久,日韩曲线救国,假借"东南亚主导"的RCEP实现了于中国的开端融合,这次没有日韩政客猝死,没有南海危机,看来老美自己海内确实是乱作一团糟了,已经无暇东顾,影响力下滑肉眼可见。

通过RCEP,东亚自贸一体化的历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日韩与中国间的捆绑水平变得更深了。在RCEP之后,搞个亚元排挤美元,进一步削弱美帝霸权也该提上日程了,这又是另一种切香肠战术。而美国想要团结盟友边缘化、停止中国的战略也面临了实质上的重大挫折。以上是战略和外交层面的意义,接下来我们谈谈经贸。

可以说,这次RCEP的签署在全球化退潮,商业掩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肆虐的近几年里都算的上是一次难过的逆袭。这说明,全球化这种事情,虽然确实不能让每个国家的每个群体都受益,可是还是有很是多的人愿意一起合资儿做生意,一起生长经济搞商业的,尤其是对于东亚和东南亚诸国。东南亚的几个小国家在这次协议的推进历程中是跳得最欢的,我不止一次看到越南、印尼、新加坡的媒体在今年放肆造势(相对于我国官媒的缄默沉静)。

作为亚太十字路口,天然的占据区位优势,而且有富厚的廉价劳动力以及庞大的市场,可以吸引到日韩中澳的大量投资,基本上是最大的受益方。澳新两国是重要的原质料供应基地,日韩笼罩高端制造业和机电产物零部件,且拥有巨量可以外输的资本,中国则买通了高中低端制造业的全流程,正在加速上爬科技树,急需资本和市场,众所周知,中国这些年来一直是全球化商业的最大受益国。2017年后,由于感受到越来越显着的外部压力,再加上美国退出TPP留下来的时机,中国越来越迫切地开始推动RCEP的签署。一个被人称道的典型商业循环是,新西兰的免税羊毛进入中国,织成优质布料,再运到东南亚做成服装销往日韩或其他国家。

但国际商业显然不是过家家,不是说各国把协议一签,就可以躺着挣钱了,这内里还要有互惠互补,相互协作,工业链相互协调的问题,不能存在显着的竞争关系。RCEP的焦点条款主要是两类:一类可以简朴地明白为减税,10年内将90%的产物降低到0关税,另一类是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好比说划定哪些企业部门可以跨国投资做生意,要切合哪些相关的产物尺度和执法,收支口的配额可以到达几多等等。举个例子,我们一年可以免税入口菲律宾芒果的配额是两百万吨还是一百万吨,这些都要一五一十地签在条约里的。所以协议签不签,其实就是看各国各个工业间是不是能形成互补,联合到一起后是不是能使资源优化设置,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便于生长经济。

我们再举三个例子,一个是印度的例子,一个是日本的例子,一个是中国台湾的例子。印度为什么退群?因为入群不切合现阶段印度的基础利益。印度这个国家空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制造业却很是的疲软,糟糕的基础建设设施,电力、交通等供应严重不足,常年在货物商业上存在庞大的逆差。

2019年印度的收支口商业总额8000亿美元,其中光入口就近5000亿,足足有1600亿美元的逆差,其中对中国的逆差高达600亿美元。所以这样一个国家的市场因为先天的缺陷,只得用关税这样的商业掩护手段来掩护自己的产物和工业,再让它去降低关税,那本国的工商业就更没法儿活了,可能马上被外国产物"冲垮",这在印度政府看来是不行接受的。

另有一个问题是农业,印度的农业难以实现自给自足,又担忧被澳新的农产物打击,最后因为大量的贫困人口失业可能衍生出庞大的社会问题。印度这国家现在要赚外汇,一靠旅外侨民(佣人、工人、软件业码农)往海内汇款,一靠软件服务业缔造,这样才气委曲维持一定的外汇储蓄规模。所以印度想了想,这RCEP的群我还是不加了,而中日韩、东盟、澳新等15国其实是很盼愿印度打开大门的,所以这次特意给印度留了一张门票,只要印度愿意,随时能进来,到时候RCEP内里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比现在就越发庞大了,至少占到全球经济的半壁山河。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这个国家也很有意思。去年印度退群的时候,日本马上赞同,下面这张图是其时日本谈判代表的亮相:日本的谈判代表说,印度不签的话,我日本也不签了,颇有一番同生死共进退的默契在内里。

日印之间的政治关系一直很铁,但经济上印度大门禁闭,不想让太多日本资本和产物进来。惋惜啊惋惜,形势比人强,今年这个局势,美爹欠好使了,日本也逐渐接受了现实。在美国退出TPP后,原来是日本站出来当了"牵头人"的角色,把TPP改了个名字叫CPTPP(换汤不换药)准备继续搞,还想把美国人再重新拉进来的,效果拜登同志上来后揭晓了一通关于未来种种政策的态度,唯独在重新加入TPP方面一直不吭,要知道TPP可是奥巴马的重要政治遗产啊,想必日良心里肯定是欠好受的,嘿嘿。下面这张图是外媒总结的RCEP和TPP的重合关系:可以看出,日本的职位其实是很是重要的,至少是比韩国要重要得多,各方都想笼络。

除了是TPP乘员和RCEP成员外,日本还和五眼同盟中的澳新以及印度搞了个"新供应链同盟"(new supply chain pact),主要目的就是反抗中国,力争要挣脱对中国供应链的影响:对于在政治上"counter中国"的想法,几个国家间也不避忌,经常是一起发声。这次协议签署后,我看有许多日本网民在网上喷自己的政客"卖国",因为日本媒体天天渲染得最多的其实是TPP,这次突然来个比TPP更重磅的RCEP,日本网友和中国网友同样懵逼。

日本网友们还没认清形势,而日本政治家们显然没那么短视,前面才说和印度同进退,后面马不停蹄地与中国东盟签协议,就怕迟则生变,又是一作声东击西的好戏。我快笑死了,和中国签商业协议,签RCEP,对于日本的工业来说是特大利好,反而在这个历程中中国也许要吃点儿小亏。注意,这可是中日双方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税减免,有助于大幅增强两国经贸联系。两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后再搞什么钓鱼岛之类的问题就没什么底层民意支持了,种种政治团体也越来越难找到捏词再去搞那些离心离德的斗争了。

2019年我们从日本入口了1700多亿美元,向日本出口1400多亿美元,足足有280亿美元的逆差,所以日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会亏损。我国现在从日本入口的主要是机电设备零部件、机械制品,出口的是纺织品等,可以实现一定水平的工业互补。可是对于我国来说,吃点儿小亏没关系的,还要算总账:上图是外国经济学家测算RCEP的签署的影响,可能驱动中国经济增长0.55%,驱动日本增长0.1%,韩国增长0.41%到0.62%之间。

另外对所有15国来说,可以改善区域商业情况,稳固供应链,资助经济从COVID-19的影响下快速回复,驱动整个亚太区域经济体的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甚至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也有1.4%的正向孝敬。经济上的利益是实打实的。

这也是为什么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在政治上的反华急先锋,掉臂美国的强烈阻挡也一定要和中国签RCEP的原因,因为嘴上叫得再凶,在可以赚钱的时候身体就会很是老实。所以说经贸协定在总体的经济生长上险些一定可以缔造增量,可是在经济结果的分配上也许难以做到完全公正,这也是美国铁锈带失落伍红脖子政治逆袭的原因,他们是少数的没有从跨国商业和全球化中得益的少部门人,这部门人的揭竿而起间接导致了川普的上台和退出TPP的政策。只是,在一个更大的市场上做生意做不外别人,这到底是生意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我现在倾向于认为是人的问题。

在RCEP签署后,Twitter上有许多印度网友掀起了热烈讨论,议论印度这个时候如果加入协议会对本国工业造成哪些"灾难性"的结果,但下面一位外国网友的回复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中国当年加入WTO的时候也面临庞大的不确定性,可是在"危机并存"的状态下勇敢地选择开放国门融入世界,借此掌握住机缘迎来了大生长和经济繁荣,中国的这个决议和此时的印度真的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想我们在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整个社会确实也不敢把它称之为重大利好,只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步把实力积累起来,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第三个例子我要谈谈中国台湾。有台媒忧虑地称,这简直就是"环台湾"协议。

亚洲经济马上要进入新纪元,开始快速整合,而这个最大的商业区的所有15国全部是台湾的重要商业同伴,占到台湾出口额的70%,协议里却唯独不包罗台湾,这可怎么办?RCEP对台湾的塑化、钢铁、纺织及工具机等传统工业将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东盟、中国都是台湾的重要市场,这个时候在工业上高度重合的日韩产物可以在东盟和中国流通无阻,台湾企业未来将相当痛苦。这一招谓之"穷台"。所以对中国来说,RCEP算是"一石多鸟"吧。

最后说说RCEP对中国的影响,直接看外媒的评论吧:BBC、路透社、彭博社等有影响力的媒体一致认为RCEP的签署是中方的重大胜利。面临美方在外围对经济、商业、政治的恒久围追堵截,终于被中国在局部被撕开了一个突破口。

中国要搞一带一路,要重构全球商业体系规则,被迫"去美化"的历程中,RCEP的签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石和里程碑,在中美反抗这场大国角力的天枰上增加了一枚极重的砝码。喜大普奔!股民们,继续加杠杆,继续做多中国!谢谢关注+点赞+转发三连!本文首发于我的民众号夏至1987~。


本文关键词:开云手机官网入口,为什么,说,RCEP,的,签署,是,中,外洋,交,政治

本文来源:开云手机官网入口-www.furnitects.com